泰国南部地区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。
同时,这个地区也经常发生“动乱”。
顺便一提,这里说的泰国南部地区主要是北大年 惹拉 。(这个地方不建议去旅游噢)
泰国的佛教信仰与马来的穆斯林的信仰在这里摩擦。
(大部分人认为南部的暴力是来源于两种教义的分歧,也有人说强烈的马来民族主义)
泰语 泰国文化与马来语 马来文化在这里交汇。
图为北大年的某个寺庙。
这里曾经是马来人的王国。
所以总是有人问,为什么泰国没有纳入马来西亚。
我觉得是这样,当时并没有马来西亚联邦。(当时并没有马来西亚这个国家)
而马来西亚联邦的领土实际上是继承了英国殖民地。
尽管,大部分生活在泰国南部的马来人觉得与马来西亚的关系更为密切。
泰国南部的马来人与相邻的马来西亚人有着相同的信仰,文化,宗教,以及祖籍。
而这些东西是产生归属感的关键因素。
也就是说,泰国南部的马来人在国籍身份的认同上是会有很大的异议的。(补充一下,北大年的命名来自马来语,意思为这片海滩)
所以,当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开始拆除伊斯兰学校,这些在传统上帮助泰南马来人维持马来人穆斯林身份的象征时,马来人有意见与不满。(尽管我个人认为拆除伊斯兰学校一定很棒)。
当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开始强制学校教泰语而非传统马来语时,马来人有意见与不满。
当然,此举是政府为了增强泰南马来人的身份认同感,只不过忽视了泰国人与马来人之间的文化差异,从而引发不满。(我相信这也激发了极端分子的反抗)
另外,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,以及政治边缘化,也是马来人民族意识增加的因素之一。(泰国中部地区繁荣一片,高楼林立,泰国南部青山绿色,海风清爽)
图为惹拉(Yala)中心
我想,泰南的马来人会感觉自己好像是这个国家局外人那种感觉。
接下来,曼谷为了赢得马来人的民心,采取了一系列的泰南发展经济计划,只不过好像并没有奏效。(2009年曼谷又发起了一次631亿泰铢的经济发展计划,并寄期待于结束动荡,但结果仍以失败告终)
后来,总理他信在21世纪初改变了对泰南的策略。
对发生在泰国南部的暴力行为采取“一刀切”,比如对于某些穆斯林示威者直接进行现场枪毙,非常强硬的手段加深了泰国南部的怨恨和恐惧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时马来人对政府的不信任。
再后来,政府换人换人再换人,对泰南的方针也在不停变化中。
最后,希望这个地区能够长久和平,当地的文化传统也希望得以保存。(虽然我并不是真的喜欢马来文化,甚至用不喜欢来形容)